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点要求。高校英语教师肩负着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以及学科基本素养,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外语人才的重任,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点要求也是高校英语课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正如学者庄智象所说“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师资是保障。没有合格的教师队伍,人才培养就失去了坚实的基础。”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师素养的有效提升至关重要。
一 政治要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反映出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反映西方国家的社会习俗、文化内涵和普遍价值观念,是中国民众理解西方社会的唯一途径,也是中西方文化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主要手段之一,培养跨文化交流人才至关重要。根据新颁布的《国标》所示,外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各外语语种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其中培养目标的“对外交流”作用放在首位,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平衡好“对外”和“对内”的关系,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恪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以语言为媒介介绍西方外来文化给学生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指引学生在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认识到内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帮助学生树立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启发学生意识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性,警惕大学校园“崇洋媚外”思潮的崛起。
二 情怀要深
高校英语课不仅要夯实学生扎实的外语功底,还要利用学生能接触到的外语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文本内容或作者的感召力,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如张汉熙《高级英语》第一册第九课(Mark Twain--Mirror of America)介绍了以幽默和讽刺文风著称,被誉为“美国文学林肯”的马克·吐温。教师在教授该课时需要具备国家情怀,可以设置作家与时代背景关系等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与家国情怀相关的话题。因为作家跌宕起伏的一生其实和美国社会那一时期的沉浮和发展密不可分,作家与自己的国家一起成长,见证了美国19 世纪后半叶社会发展的纷纷扰扰。正所谓“先有国,再有家”,高校英语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教学相长,作为高校英语教师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受到教育,达到共同提高,师生共赢的效果。
三 思维要新
新《国标》要求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就要求大学教师首先自己必须有创新性思维,即高校英语教师要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对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高级英语》第一册第二课(Hiroshima—the“Liveliest”City in Japan)介绍了日本广岛这部世界闻名的城市。众所周知,广岛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受到美国原子弹的攻击,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原子弹严重破坏的城市,所以人们对它的印象都是诸如伤痛、阴影,忧郁等负面词汇。但文章的作者在当地的所见所闻促使他用the liveliest city 来形容广岛,这是文本内的文化冲击。而文本外的文化冲击则是,中国读者在阅读和日本有关的资料时所产生的文化冲击,即部分民众由于中日历史问题而导致的排斥或个人主观情绪。这就要求高校英语教师在讲授此类文本时,用辩证的眼光对待问题,并引导学生吸纳外来文化,以正确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警惕民族中心主义思想。
四 视野要广
视野比知识更重要,没有宽阔的视野,必然会坐井观天,闭门造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视野即国际视野,即英语教师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具备国际视野,遵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今天,英语教师作为培养对外交流人才的中坚力量,需要顺应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国际化教学能力。如教师可以多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也可以参与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走出去,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此外,教师还需革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环节,而在课外活动的设置中也要考虑如何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最终提升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文章来源:《英语教师》 网址: http://www.yyjszz.cn/qikandaodu/2020/0724/428.html
上一篇:初中低年级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现状调查及优化策
下一篇:中小学英语教师结构性评课研究